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中国船舶(600150.SH)、中国重工(601989.SH)股票今日停盘。
9月2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共同公告,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后,新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
9月3日开盘,中船系股票集体高开。截至当天下午13点20分许,昆船智能(301311.SZ)20%涨停,中船汉光(300847.SZ)涨11%,中船科技(600072.SH)涨9.99%,中船应急(300527.SZ)涨8.81%,中国海防(600764.SH)、中船防务(600685.SH)等跟涨。
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价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将由双方沟通、论证、协商后,在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进行约定。
东方财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船舶总市值为1561亿元,中国重工总市值为1136亿元,两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2700亿元。
根据最新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总资产分别为1743.42亿元、2019.74亿元,两者资产超3762亿元,合并后,两者造船市场份额将占全球三分之一。
上半年,中国船舶共承接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855.77万载重吨;中国重工共承接民船订单68艘、1167.1万载重吨。
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同期全球成交新船订单1247艘、7724.8万载重吨。按载重吨计,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上半年合计拿下了全球近三成订单。
根据公告,此次重组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此次重组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股票自9月3日起停盘,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停牌期间,两家公司将根据本次交易的进展情况,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此次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重组有助于内部协同、减少内部和消耗,“如果主业相同,在集团合并的情况下,的确没有必要弄两个差不多的上市平台。”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此次重组意味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集团)内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进程加速,看好中国船舶未来经营效益提升。
2019年,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也成为是目前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因中船集团有着“南船”之称,中船重工有着“北船”之称,故两家公司当时的合并又被称作“南北船”合并。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下的兄弟企业。前者第一大股东为中船集团,持股44.47%;后者第一大股东为中船重工,持股34.53%。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均由中国船舶集团100%持股。
中国船舶的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业务主体。
中国重工的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拥有包括大连重工、武船重工、青岛北海造船等大型造船厂。
从主要业务来看,两家企业在船舶总装领域的业务的确存在较高的重合度,构成同业竞争。
中国船舶集团曾在2021年6月30日做出承诺,在五年内综合运用委托管理、资产重组、股权置换/转让、资产划转/出售、业务合并、业务调整或其他合法方式,稳妥推进符合注入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当前全球造船业处于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供给端持续紧张使得新船价格不断上涨。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收360亿元,同比增长17.99%;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中国重工实现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31.05%;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增长177.13%。两家企业的新船订单排期均已至2028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