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科技行业月报:商业航天-关注发射场基础设施建设

2024-06-04 15:35:32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4-06-04,华泰证券发布一篇通信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商业航天-关注发射场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的先行基础设施,我国扩容升级迫在眉睫 发射场设有运载火箭发射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提供装配/贮存/检测/发射航天器、测量飞行轨道、发送控制指令、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等发射服务,是航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从现状看,我国发射工位数量有限,低温液体火箭工位供给稀缺,商业化使用程度较低,这与低轨星座带来的大量发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矛盾。作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先行基础设施,我国发射场扩容升级迫在眉睫,主要路径包括:1)增加发射工位(扩大现有发射场规模、新建商业发射场);2)提高发射效率(开展技术创新、优化发射流程);3)发射模式创新(海上发射)。建议关注发射配套设施与服务产业链的发展机遇。 发射场选址条件复杂,低纬度发射场是各国建设的重点 发射场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1)安全性:人口稀少、地势开阔,发射方向主动段航区应避开城市与重要工程;2)交通便利性:靠近铁路、港口和工业中心等,方便火箭、卫星的生产运输;3)经济性:低纬度发射能够降低小倾角卫星的发射成本,是大型低轨星座发射的首选。在世界主要航天大国中,美/中/俄/欧在用发射场数量为8/5/3/1个,19-23年共发射320/260/93/32次,其中美国凭借较多的低纬度沿海发射场和较高的商业化程度,发射能力领先世界;我国推进低纬度和海上发射场建设,位于海南文昌的首个商业发射场将于今年投用,将在低轨星座建设中扮演主力角色。 发射工位的数量和单个工位的周转效率是衡量发射能力的核心指标 发射工位是决定发射能力的核心,主要衡量指标为:1)数量:美国卡角/范登堡/肯尼迪发射场在用12/8/2个工位,其中SpaceX租用3个工位用于“猎鹰”火箭发射,23年共发射超1200吨载荷入轨;我国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在用4/4/3/2个工位(不含场坪),中大型低温液体火箭工位和商业化工位较少,23年共发射123吨载荷入轨。2)周转效率:SpaceX单个工位最快周转时间为3天,通过工位的交替使用可实现一周4次发射,公司预计未来发射台周转时间将缩短到24小时;我国目前发射工位周转时间为2周~1月,对标美国,我国工位周转效率仍有待提升。 海上发射作为创新模式,或将成为我国陆上发射的重要补充 海上发射利用船舶或海工平台等在海域开展发射,具有提高火箭运载能力、航落区安全性高、可执行特殊轨道发射、便于开展海上回收等优势。海外对海上发射的探索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圣马科发射场(固定式)和海上发射公司(移动式)。我国的海阳东方航天港于2019年启用,隶属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首个海上航天发射母港。该航天港共有5艘发射船,首发迄今共执行了11次发射任务。24年1月,“东方航天港号”专用海上发射船启用,可支持大中型固体火箭、中小型液体火箭发射;未来,半固定式海上平台将投用。我们认为海上发射作为创新模式,或将成为我国陆上发射的重要补充。 国内发射配套设施与服务产业链梳理 我们认为,我国稀缺的发射资源供给和激增的发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发射配套设施及服务产业有望迎来机会,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测试】思科瑞、西测测试301306)、苏试试验300416);【燃料与气体】:九丰能源605090);【发射平台】:高华科技;【测运控】:航天驭星、中科星图、天链测控等;【通信保障】上海瀚讯300762)、东方通信600776)、迅翼卫通;【指控系统】淳中科技、晨驭科技。 风险提示:卫星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技术发展存在非线性,技术商业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上海贝岭
  • 士兰微
  • 新洁能
  • 雅创电子
  • 惠程科技
  • 惠伦晶体
  • 通业科技
  • 东方中科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