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再起】系列报道 l 消费需求推动产业链升级

2024-08-20 16:03:53 来源: 江苏经济报

  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的新一轮升级,强有力地引导了整条产业链的升级。

  问界M9为何畅销?除了其超大空间、顶级影音系统外,超长续航里程、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是其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而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小米SU7纯电动轿跑,其动力引擎为小米V6、V6s两款超级电机,最高转速达21000转/分钟。此外,小米自研的V8s最高转速达27200转/分钟,目前也已量产,预计2025年装车。

  不仅是问界M9、小米SU7,也不仅是鸿蒙智行和小米系列车型,“更长续航” “更强大智能” “更优性价比”……在不断升级的海内外市场需求驱动和激励之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正持续带动电池、电机、电控、车用芯片等产业链中上游所有领域更新迭代,整车品质也得以迅速提升,具备了全球范围的最强竞争力。

  长续航的实现:从增程式到固态电池

  “里程焦虑”,曾是新能源汽车与购车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其中的主要瓶颈便是续航里程不足,这一问题直到2019年前后仍然存在。然而,4年之后,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已成为国内市场几乎所有新车型的“标配”,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也不鲜见。

  从增程式混合动力、快速充电系统到三元锂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实现了“长续航”创新跨越。

  理想和鸿蒙智行问界,当前两大最畅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其主力车型都是增程式,油+电+蓄能的动力模式支持超长续航,充分满足了中远途出行需求。

  今年4月,上汽智己L6开始搭载半固态电池。该电池基于准900V高压平台,续航突破1000公里,并实现超快充。蔚来、岚图部分新车型也已搭载半固态电池,蔚来计划近期装车150千瓦时固态电池。传统名牌车企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长安汽车000625)的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基本在2026年。

  无论能量密度、安全性还是快速充电能力,固态、半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全面领先传统液态电池。据了解,就能量密度而言,磷酸铁锂电池通常为100—160瓦时/千克,三元锂电池在150—250瓦时/千克,半固态电池超过300瓦时/千克,全固态电池则超过400瓦时/千克。

  在整车厂商的带动下,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正加速研发与量产固态、半固态电池。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欣旺达300207)均已宣布固态电池规划及量产时间表。

  2023年,欣旺达位居全国混动汽车电池装机量首位。记者从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其第一代300瓦时/千克的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将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产品正在中试,能量密度将达到400瓦时/千克,预计今年年底装车验证。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小试,电芯容量可提升至60安时,成本控制在2元/瓦时以下,预计2026年产能可达1吉瓦时。该公司还在研发使用锂金属负极的第二代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700瓦时/千克。

  据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士透露,2022年,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实验室已在国内率先完成20安时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的研发。目前该公司建立了半固态“果冻电池”试制线。蜂巢能源已申请109项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专利,20安时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大于400瓦时/千克。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规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正在研制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瓦时/千克。

  欣旺达与华为还率先研发量产了快速充电电池与装备。欣旺达2023年量产的闪充电池2.0,采用4C超级快充,10分钟可从10%充至80%。不久前,欣旺达发布闪充电池3.0版,可应用于所有混动车型。预计到今年年底,华为将在全国布局逾10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在600千瓦最大输出功率下,最快充电速度可达一秒一公里。

  在产业链上游,电池材料龙头企业也已研制半固态、固态电池相关产品。当升科技300073)研发的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在卫蓝新能源、辉能、清陶等多家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实现上车验证。

  以日韩企业为主体,海外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多在2026年至2030年,而国产固态电池量产时间普遍在2026年左右,目前已占据主动和优势。国产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全球70%以上动力电池产自中国,推广固态电池具有天然优势。

  不少专家认为,2024年是中国半固态电池的“上车元年”。当前传统锂电池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通过创新迭代实现提质和降本增效已是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主流方向。利用固态电池技术做差异化竞争,也有助于中国车企更高质量参与全球竞争。据悉,我国相关部门计划投入数十亿元鼓励企业研发全固态电池。

  不过,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用阶段尚未到来。目前国内业界对于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处于摸索阶段,大规模商用还需克服规模化生产、成本过高两个瓶颈问题。

  智能驾驶不再科幻:软件与芯片的升级

  驾驶者无须用手,可以看新闻、处理公务,还可以发出指令……这并非电影里的科幻场景,而是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日常使用的现实。

  从近几年的市场销量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远高于欧美。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智驾版车型销量明显高于非智驾版。如问界新M7累计预订量超10万辆时,智驾版车型订单占比超60%;2024款小鹏G9 Max版上市之初,一线城市Max版占比接近90%。今年问界新M5和新M7 Ultra车型推出时,全系均配备高阶智驾。

  在需求的激励下,智能驾驶已成为当前国内新款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配置,左右着不同品牌的竞争力。

  随着电池、电机、电控、充电等基础性技术逐渐同质化,新能源车企的新一轮竞争焦点逐渐转为智能化和网联化。比亚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不久前表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众多造车新势力厂商已开始在智驾赛道展开激烈争夺。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试点,预计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问界M9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获得重庆和深圳L3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车型。不久前,华为发布了乾崑ADS 3.0智驾系统,实现了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式进步。同时,华为也对鸿蒙座舱进行了升级,对语音、音响、车载智慧屏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今年以来,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据悉,其最新智驾版本FSDV12今年内将在中国落地。小鹏计划推出高阶智驾汽车。广汽埃安昊铂GT全球款是全国首批进入工信部L3公示目录的车型之一,满配34颗智能传感器。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自动驾驶的重要战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L2(含L2+)交付新车的数量达到了1200万辆,占比达到40%。预计到2025年,L3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达到15%。

  前几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L3、L4级自动驾驶落地政策进一步完善。通知公布了首批9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可以研发生产前装量产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并上路测试。公布的9家车企包括比亚迪、长安、广汽、上汽、一汽、蔚来、北汽蓝谷600733)等目前主要的国产新能源乘用车厂商。

  作为国内电机电控领域的龙头,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进入了“黄金期”,理想、广汽埃安、奇瑞、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长安等国内名牌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均已成为其客户。

  6月14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完成了C轮数亿元融资,其产业化基地在苏州市相城区。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中高阶智驾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上车,同时加大AI大模型、端到端等前沿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突破。

  智能驾驶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与升级,也有力推动了产业链上游的车用半导体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据统计,智驾涉及的半导体包括计算、控制、存储、信息安全、驱动、电源、通信、模拟、功率、传感器10个品类,单车半导体用量从传统燃油车的600 至 700 颗/辆增长至智能新能源车的约2000颗/辆。

  新增需求给国产创新型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500万片,两年间实现了5倍增长,客户覆盖国内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南通三彩集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正研发高性能车载光纤传输器件及模块,据悉,已与一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2025年开始批量装车。

  记者 王峻峰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新迅达
  • 力源信息
  • 宜安科技
  • 华谊兄弟
  • 深圳华强
  • 旗天科技
  • 浙版传媒
  • 辰奕智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